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部最新部署:关于线下教学、出入校园、校园防控等

今天,教育部官网发布《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其中提到:

  • 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 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

  • 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

  • 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 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

方案全文——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

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

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

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等学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出现感染者后,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学校所在地疫情流行期间,多方协同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医疗药品和器材,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并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等相关服务,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高等学校校医院要统筹管理全校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就诊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公布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窗口,提供师生医疗咨询服务。中小学校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

四、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

学校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普通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五、做好师生健康监测

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会同社区开展师生中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及时建档立卡,开展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学校物资储备

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 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

七、改进校园公共卫生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使用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消毒用品,人员进出时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从严管理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八、完善师生服务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增强士气和信心。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落实师生反映问题台账制度,限时解决反馈,满足师生合理诉求。鼓励学校为师生发放健康防疫包,摸清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疫苗接种,保证老年教职员工和低龄儿童接种率和安全,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九、强化各方责任落实

落实属地责任,制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核酸检测等策略,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指导学校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驿站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校内有关人员转至相关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困难与问题,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会同多部门力量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

本方案适用于高等学校(含高职)、中小学校(含中职)和学前教育机构,其他有关教育机构可参照执行。

实习记者 何蕊

教育部疫情防控学校疫情新冠肺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我国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公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涵盖对山东、河北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万名15-26岁的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全文]
    2023-03-28 02:07
  • 很多有一些会计知识基础、备考时间相对充足的考生,都会选择一年报考3科,这样可以便于快速拿到证书。不过,由于注会考试的科目比较多,考生在报考科目的搭配上有很多方案可选,因此难免会感到迷茫,甚至陷入“雷区”。为避免报考“惨剧”出现,今天高顿注会[全文]
    2023-03-18 02:06
  • 2022年的税务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已经确定了,为2023年2月23日,具体是几点呢?在哪里进行查询呢?成绩查询的流程是什么呢?跟着高顿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全文]
    2023-03-08 02:05
  • 为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和相关教育部负责人对中国的高考政策和新中考委员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希望学生能够符合现行政策,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取得全面发展成果。近两年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体育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全文]
    2023-02-28 02:03
  • [解说]1月8日,延期举行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国考有近260万人报名过审,报名人数之多达近十年之最。早上8时许,记者在北京一考点看到,已有不少考生和送考亲友到达。[同[全文]
    2023-01-10 02:07
  • 今天,教育部官网发布《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其中提到: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全文]
    2022-12-31 02:04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3 by 上海城市网 sh.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